微信紅包照片:四兩撥千斤式的產品創新玩法
昨晚上線的微信紅包照片,一上線就引爆了朋友圈。來自各方的評論也紛至沓來。小編收集整理了來自知乎等第三方平臺的內容,以5個熱門問題,可以現學如何做一款爆款產品。
問題1:微信紅包照片到底是什么?
有人說,這是為了完成微信支付相關 KPI 。
并不是。
今年春晚搖一搖紅包已經確定被阿里拿下(支付寶披露春晚紅包玩法),騰訊如何應對?春節前夕靠這樣新穎的活動預熱,提前截胡,同時告訴大家微信里有不一樣的玩法,可謂是一舉多得。
有人說,這只不過是個新功能的在線壓力測試。
也不是。
以微信目前的體量,功能預告以及準時全量上線來看,這絕不是演習。
那么,到底是什么?
是一次互聯網產品對“運營”的完美詮釋。
是一個互聯網產品技術團隊從運營策劃、推廣、產品邏輯、技術架構、運維支撐、應急預案、突發應對、緊急回滾等各環節完美配合。
是一次互聯網產品技術團隊各環節多崗位協同的戰斗力和執行力,加上決策者能力的完美詮釋。而這些東西其實一直以來都是騰訊被外界忽視的實力。
問題2:微信紅包照片的功能設計原理
抓住用戶的好奇心,產生互動是關鍵
模糊照片抓住了用戶的好奇心理,每次點擊的隨機展示一小塊清晰部分,又抓了“窺探欲”。要么發紅包,要么通過多次點看到不同的清晰小塊,其實也能猜到差不多(畢竟是熟人圈)。
但無論其中哪一種,都會產生互動。
同時,模糊照片底部放了展示廣告(不可點擊),毛玻璃效果上有清晰小塊、有發紅包入口,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上半部分。雖然廣告占的面積較大,但基本上做到了用戶體驗與廣告展示的平衡,應該是為后期的新廣告形式試水。
問題3:底層邏輯說明,各層接口都做了準備
毛玻璃模糊邏輯放在客戶端而不是服務端,一方面環節了服務端處理的壓力,開銷更小。另一方面相當于給違規內容的先發后審留了一定的緩沖,避免了一般的用戶發布內容的產品,在上線運營活動火爆的同時會給服務端和審核端帶來的壓力。
同時,各層接口都做了準備,當有突發事件或功能傳播逐漸朝著無法掌握的方向發展時,能夠說停就停。
產品邏輯和策略相對比較簡單,但對于底層實現來說,門檻并不是“技術團隊能夠實現”,而是“技術團隊是否有意愿配合”,以及“團隊決策者是否支持”。
大多數普通的團隊,坐在決策者位置上的老板,是做不到這一點的。
問題4:從提前下線到第二輪上線,看微信團隊的運維&執行
紅包照片功能17:00上線,18:20下線,22:30重新上線。
重新上線加了一個tips,每人只能發一輪,并且有效到23:30。
重新上線印證了之前的猜測:下線是因為量太大導致某個環節(多半是審核,也有可能是老板)覺得失控了。
微信是個幾乎有潔癖的產品,當火爆程度超出之前預計,影響了大家朋友圈的正常瀏覽時候,產品的決策者認為是需要做出調整的。(這樣的例子之前也有過,比如公眾號對于各種引導大家分享至朋友圈的活動封殺)
調整策略之后,第二輪每人只能發一次,并且需要密碼支付。
即保證了新功能好玩與互動持續傳播,讓更大體量的用戶群在晚間時段看到這個功能;又確保了不會一下讓所有人的朋友圈全是毛玻璃,同時其他方面的風險也更加可控。
感嘆一下:
連右上角tips這種預案都準備好,前后四個小時就調整策略重新全量上線。
這是很夸張的執行力。
一個日活躍幾億的產品靠客戶端版本提前預埋和服務端上線,完成了一個基礎功能從ui 變化、入口上線、feed 流展示等多處變化來支持的活動,并且能夠完成無灰度17:00準時全量用戶上線(相信更小的灰度應該至少兩個月前就已做過)。
考慮到微信的體量,僅是想一想就覺可謂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。
此外,對于業內來說,此舉相當于給了所有其他公司的產品技術團隊一個大嘴巴:“客戶端做不了運營”、“要跳到 H5頁面才能完成”、“那是固定的入口怎么可能臨時添加”“這要新發版本才能上啊”很遺憾,今天過后,你們這些話就騙不了老板了。
老板會不管你們的產品架構、邏輯、刷新機制等等,只有一句話:“微信能在APP 里能做,我們為什么不能?”
他只看到了“實現”,看不到別人家的團隊很多一般人看不到軟實力,也看不到別人家的老板和自己的差距。
那么問題來了:你能看到嗎?
以及:你會怎么辦?
問題5:阿里承包了春晚,微信為什么能做到“戰事未起已占先機“
前兩年微信先后靠紅包和春晚搖一搖,打的支付寶出了一身冷汗。
今年阿里承包春晚,騰訊如何再次阻擊?
新玩法一出,相當于直接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,戰事未起已占先機。
對于有太多產品都被人拿“微創新”說事兒的騰訊來說,難能可貴的不是打敗對手,更是打敗自己。
放著連續兩年打贏的戰場不要了,猴年玩新的。
這對于微信這個量級的產品來說,需要的可不僅僅是勇氣。
在一個如此成熟、大體量的產品上,用一個新功能的運營,把支付、廣告、互動、紅包、預熱、模式驗證、策略調整全部串起來,并展現成一個很輕的樣子。
如前文所述——能做到這些已經很難了。然而,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完成上述的同時,這件事還符合這個產品一貫的產品氣質。
有的產品,是自己把運營沁入產品骨髓,創造熱點,讓你們跟隨。
原作者:彭川
來源:知乎
鏈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9855529/answer/83449895